与相对直观的发电、工业和交通领域相比,建筑行业堪称隐形碳排放大户。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建筑运行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30%,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50%。建筑业的减碳压力空前,使得此前沉寂多年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重获政策春风。万亿蓝海在前,多家光伏龙头重点布局,抢占这一增量赛道。
“其实早在20年前就有BIPV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MSK公司推出的,主要是将光伏产品与建筑材料相结合。但与传统的组件相比,BIPV的发展比较滞后,过去一直未能真正打开市场。”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认为,成本高、效率低、没有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是过去BIPV应用推广进度迟缓的主要阻碍。
造价昂贵、建筑行业的“奢侈品”,是BIPV此前距离大规模产业化总差临门一脚的核心。随着光伏组件整体成本的下降,加上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给BIPV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20余个地方政府出台建筑低碳、节能相关政策,推进BIPV建设被重点提及。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今年7月下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亦提出,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加之转换效率与常规组件持平,BIPV发展面临的的坚冰逐渐消融。
据钱晶介绍,晶科自今年4月正式推出工业厂房彩钢屋顶BIPV产品以来,目前累计落地和中标项目容量超过100MW。晶科BIPV目前为自设产线,2023年产能规划为300MW。“在转换效率和成本上,晶科BIPV已经和传统BAPV持平。”
BAPV指的是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被称为“安装型”光伏建筑。与之相比,BIPV将光伏组件整合进建筑的屋顶或墙体,不仅具有发电功能,且是建筑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结构构件的使用功能。业内认为,BIPV解决了传统BAPV系统的一系列痛点,比如重复建设、质保纠纷、建筑整体美观度等。由于BIPV系统可替代原有屋面,可减少原有屋面的制造成本,“无论是从初始投资还是从全生命周期来看,BIPV与传统瓦加BAPV方式相比,已有经济性优势。”晶科能源BIPV业务经理刘景亮介绍称。
特斯拉的光伏屋顶概念(Solar Roof)一度在全球掀起BIPV热潮,不过在业内看来,类似的户用光伏屋顶BIPV并不适合中国的市场特征。
中信证券分析称,基于国情差异,我国BIPV的推广路径与北美、欧洲有很大不同。我国城镇住宅以高层建筑为主,屋顶面积相对较小, 加上居民电价偏低,BIPV用于住宅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而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多为低层建筑,屋顶面积大,尤其工业厂房常用的轻钢结构与BIPV组件具有很高的适配性。同时工商业用电量大且电价较高,短回收期、高收益率为工商业建筑选择BIPV方案带来了强动力。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预计工商业屋顶将成为我国BIPV市场的最大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