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直播回顾丨守正创新 寻找A股新时代价值的“锚”
1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对话著名实战投资人侯跃,解读当前资本市场,寻找A股新时代价值的“锚”。
刘煜辉表示,中国经济处在新旧时代转换的阶段,A股也面临换锚过程。锚的树立过程意味着会有大量5倍股、10倍股出现。当年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走向高潮的过程就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锚”,诸多10倍股诞生。
新时代的锚是“制造为王,安全至上”。西方式现代化是资本驱动的,资本逐利导致经济出现去工业化、空心化和金融高度雷同化,从而导致当今西方世界社会出现撕裂,贫富悬殊、族群对立、阶层固化、政治撕逼,这背后是人和资本、劳动和资本的尖锐矛盾。也就是说,劳动和资本在全球化50年里的关系状态是“发散不收敛”,找不到收敛的路径,找不到均衡,所以以资为本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后半程,我们要引以为戒。前半程我们和西方现代化一样,以资为本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实现了小康。后半程我们就要解决人和资本的尖锐矛盾,具体来讲就是要有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基本点。制造业和工业吸收劳动人群,带来的人力资本累计是最有效率、最丰富的,产业工程师累积的知识人力资本的含量和质量是最高的。如果去工业化、经济空心化,大量产业工人和技术工程师就会逐渐流失,沦为中低端服务业的劳动力,含金量下降,社会就会从过去的橄榄型社会变成纺锤型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这是美国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化、经济去工业化、经济空心化和金融资本高度内生化的过程。希望我们的后半段不是这样走,一定要锁在制造立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方向,保证社会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形成纺锤型稳定结构。
过去金融高度内生化形成了锚,A股市场以金融、地产和大消费为核心,这样的结构一定会逐渐土崩瓦解。现在的定位是“制造为王,安全至上”,所以也对应了目前A股市场出现的结构性分化,这种分裂是必然的。
这个方向具像化下沉,就是“六根支柱”,自主可控、高端制造、新能源、医疗生物、生物农业和国防军工,这些可能成为新一代价值锚构成的主体。
有三个方向可以概括为未来五年A股投资的粗线条。首先银行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中间商生意模式带来的资本溢价会越来越冷淡,他们代表了国民经济四个环节里的流通和分配环节,两者的繁荣造成国民经济四环节的畸形,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被压缩,越来越苦逼,大量剩余被虹吸到这两个环节,产生很多资本大鳄。现在希望把流通和分配两个环节原有的利益结构打散,以后这两个方向在资本市场获得资本溢价的可能不会大。
最近一两周宇宙行工商银行股价跌到了市净率的0.4倍,这个趋势以后很难改变。包括以前赚钱的直播带货,互联网创造的高速商业模式的迭代,要想回到三年前、五年前的繁荣是不太可能了,未来投资不要在这个方向上费劲。
第二,对直接To C端生意的投资要谨慎。这次家庭资产负债表受到的伤害比较深,我们需要休养生息。对于富豪,这一年多中概股以及A股的各种茅股、白马股市值缩了30多万亿,这对应的是中国最高端的支付能力。黄浦江两岸、深圳湾的豪宅抵押在银行,套出来的钱在股票,一下缩了30多万亿,我身边富豪损失在百亿以上的有好几位。富豪资产负债表损伤比较严重。老百姓躺平了三年,收入流也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恢复。比方说新能源车销量上个月数据环比出现两位数下跌,这就反映了To C端受到的影响,未来To C端资本溢价会越来越谨慎。
第三,从搞经济的抽象框架来看,未来资本溢价会往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倾斜。大会指出社会价值变迁方向,做实业的企业会更好,买股票一定要买生产者剩余的股票,找牛股就在这个方向。
过去半个世纪全球供应链形成了两极,一级是欧洲工业产能和俄罗斯廉价产能结合的“欧陆体”,另外一极是太平洋东西两岸,以中国为全球化产业链的枢纽,形成的中美商品服务循环,叫“中美国”。今年俄乌政治格局牌局一开,一极被彻底颠覆,带来巨大能源冲击。德国工业用电现在是0.63元,我们是0.53元,他们天然气是2000美金,这么大的能源冲击已经威胁到整个欧洲工业体系的基础。所以欧洲大公司纷纷寻找产业转移的方向,无非在中美两极选。美国的优势是能源成本低,页岩气、天然气价格非常低,还有创新优势。中国的优势是高效率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供应链体系。美国过去50年整个制造业在外流,中国一定要把自己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比方说我们有稳定的老能源,70%是煤电,0.53元长期稳定,提供了中国整个工业品定价的锚。去年拉闸限电以后及时拨乱反正。这是中国能源体系稳定的基石。第二是新能源规模很大,成长很快,风光电装机占到全球的70%以上。第三是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第四是工业立国、制造立国,我们有大量的制造业工人和工程师的人力资源储备,这是其他国家没办法的。所以欧洲的中高端产能转移最优的地方一定是中国,不带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从商业逻辑来讲一定是中国。
欧洲这些大公司非常理性,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今年上半年增长了33%,巴斯夫、拜耳、空客、大众看到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新能源和制造业相得益彰,新能源越发展,高端制造升级就越快,然后需要更多更稳定的新能源,相互促进,自我强化,这个东西只有中国才能实现。像印度劳动人口只有27岁,东南亚国家人力资本也很好。但这些备胎最重要的制约是能源。中国前年宣布不再对世界输出煤电技术,没有中国的煤电资本和技术输出,这些国家的能源体系只能被定格在相对较低的工业水平,只能支撑轻工业体系,未来要花比中国高好几倍的代价才能完成,这在当今世界基本是不可能的。没有中国的资本和煤电技术,要建这么高水平的稳定的能源体系,时代已经没有给这个机会了。所以能源体系就是中国制造背后真正潜在的价值,这在全球没有实质性的挑战力量,也迟早会被中国的资本市场所认知,也是我们与美国掰手腕的力量,最后世界可能变成一个多元化的功能结构。
全球未来创新的动力在美国,全球高端制造长期比较优势在德国、日本,中国的价值定位是稳定成熟完备的工业体系。同时我们能够在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两端挤一挤,爬一爬,就会活得很好。
世界气候大会COP27马上开始,G20也马上开始,接下来时间低碳概念会进入主题活跃期,中美关系缓和并且找到最大公约数是大家眼见的方向。周五光伏启动,有明显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