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迅达热水器  长虹空调  美的燃气灶  威能热水器  怡和智能马桶  日立空调  老板燃气灶  万和燃气灶  三菱空调  尔中央空调 

从龟壳到Deepseek,人为什么如此爱算命?|编辑部聊天室具体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 2025-02-24 18:02  发布时间: 4小时前   3050
核心提示:170期主持人 | 徐鲁青整理 | 实习记者 覃瑜曦这段时间,AI占领了身边大多数新闻,而大家尝试AI的第一步是用它“算命”。我们拿Deepseek做表格,写报告,也用它测紫薇看星盘。扔给它出生时间地点,能看到人类的命运起伏。为何我们在面对这样先进的技术时,第一反应竟是问“命运”?人们是

170期主持人 | 徐鲁

整理 | 实习记者 覃瑜

这段时间,AI占领了身边大多数新闻,而大家尝试AI的第一步是用它“算命”。我们拿Deepseek做表格,写报告,也用它测紫薇看星盘。扔给它出生时间地点,能看到人类的命运起伏。为何我们在面对这样先进的技术时,第一反应竟是问“命运”?人们是怎么面对AI的

01 由古至今的“命运”之问:从传统占卜到AI算

潘文捷:我最近在读《占问苍天:出土文献中的数术文化》,其实我们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用各种各样的东西算命了。最开始的时候是用甲骨算命,后来发明了周易,还会通过梦境或是每日吉凶开展算命活动

《占问苍天:出土文献中的数术文化》
王化平 著
西南大学出版社 2025-1

算命是真的相信命运吗?《占问苍天》第一篇描写的就是古代人们用龟甲算命。研究人员在出土文献中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占卜十分盛行,但人们在龟甲算命时还会进行“三卜”和“五卜”,反复地问,甚至还会用不同方法去补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要得到一个合乎自己心意的结果,不厌其烦地问也是想通过这种有限的归纳去探求未来的真相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可以回答他们究竟相不相信算命这回事。春秋时期,晋国想要进攻卫国,作为小国,卫国在考虑回击时进行了占卜,结果是“龟焦”(龟甲被烧焦了),诗经中有一句话是“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说明这个占卜结果并不吉利。然而卫国国君却认为:卫国虽小,但在邯郸,卫国国军是不可以被战胜的,士气骄纵,其领军地位又低,所以肯定卫国是会胜利的。这个占卜故事就说明,虽然当时人们喜欢占卜,但人的主动性到最后还是大于占卜结果的

除此之外,当《周易》出现后,大家又普遍认为其占卜相较于龟甲占卜更复杂多元。在《周易》中,一卦有六爻,分阴阳,阴阳各有其位,每个卦位各有其相,阴阳之变是宇宙和自然的根本原则,八卦之间两两重叠就可以演绎出无穷的变化来解答这个万千世界,也就是八卦“相互组合、上下互绎”来演绎吉凶。其实八卦中依旧带有古代意识形态,例如六爻中有上下位置,这个上下就囊括了过去的君臣、夫妇和兄弟之道,如今我们会对这类涉及上下尊卑的说法进行批判

图片来源:图虫

古代的占卜和如今的AI算命,其实是有一脉相承之处的。Deepseek程序也延续了过去算命用的知识工具,比如说生辰八字星座等等,尽管它把这些算命方式都结合起来了,但很多也还是中国文化里原来的那一套。《占问苍天》作者王化平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人多相信自己可以把握未来,所以很勤奋。占卜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还是有着一种人定胜天的乐观,人们对自身的力量是乐观的,而对神是不信仰的。因为如果我们信所有的神,那就等于不信神,不像西方基督教世界只信一个神,那就是真的信。作者也提到,如果占卜的存在能让人类心灵的焦虑可以得到排解,在苦难的世界中多一点慰藉是好事,但是占卜终究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大家想要的是看到苦难的尽头,然后寻得坚韧生活下去的勇气

张友发:说到传统占卜,我想到我们家那边,每个农村除了信一个普遍的神,还会信地方的神,比如村神,这个村神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预测你的命运。如果村神算出你只能再活5年了,那就要赶紧给村神交一笔钱,让村神帮你续命。这种形式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到我读高中还存在

还有一个说法,一般隔壁村的村会神会更灵一点,在自己村大家反而没那么相信。可能因为天天呆在一起,也会看到村神的家长里短,慢慢地大家就觉得没有神秘感了。一个虽然是村神,还是有孩子、孙子的,跟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但隔壁村的神就需要翻山越岭去见,那这个人就会具有很强的神秘感

徐鲁青:文捷说的不同体系的算命方式大家都信,这一点我也挺有感触的,大家截图Deepseek的回答之中既有星盘,又有紫薇和八字,各种各样的不同体系融合在了一起

其实人类对于算命占卜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网上一些论调认为,是现代人日子过得太惨了、生活中没有抓手,因而开始信命和玄学。然而在机会很多的上世纪90年代,那些下海创业的商人大多依然相信占卜,期待神灵回答自己的命运。这次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古老的需求和现代技术结合形成了“赛博算命”的潮流,形式上有很多冲突感

张友发:我曾经采访过一个风水大师,他在互联网上做自己的公众号和APP,主要是做风水玄学的业务。我跟他聊了一下,他确实在把风水玄学当作一种行业在从事。当时我们聊到“网络算命”,他的一个观点是,相较于线下看风水,当时存在的网络平台风水推算的准确率是很低的。一方面是线下能够获得更多信息,另一方面是线下的风水咨询师水平更高。不过这二者也并不冲突,这位风水大师当时做线上APP服务就是为了积累大数据,即使是网上算命,数据越多算得才越准

图片来源:图虫

徐鲁青:我遇到过类似的事,不过我认识的是占星师,有次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她说到,因为有AI和大数据的辅助,现在的星盘占卜行业的技术在越来越好。AI可以辅助星盘做很多的数据处理,并且也能够让更多地统计数据加入这个处理流程,这个整体逻辑就像科学里的演绎和推理。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新闻,是丹麦某科学家小组发布声明说他们尝试用AI预测死亡,也就是把一个人一生中发生的事件排列出来发到AI里,包括基因组、健康状况等告诉AI,让它预测这个人四年后是否会死亡,最后发现AI得出的结论准确度高于80%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似乎一直在追求一种“可计算度”,以前我们认为命运是神秘且不断变化的,但现在统统可以“被计算”了,好像这是我们对于神秘事物逐步祛魅的过程,但这种祛魅真的是必须的吗?目的是什么?

潘文捷:说到线下算命,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是个算命先生》,书中提到很多线下算命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学过算命,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和互动来“预测命运”。很多的人出现在街头巷尾给人算命,其实有固定套路和伎俩,比如他们通常会说“你这个人就是操心的命,总是受累不讨好”,可人生在世本来就很累,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达官贵人都有很多受累的地方,他们说“35-40岁之后起大运”,前来算命的人会觉得很准,而事实是,去算命的人就是运气不好才会来算。

《我是个算命先生》
​​​易之 著
读客·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2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骗局,那个给我算命的人看到我时他就说“你是做文职工作的,不是当官的”。当时我觉得很明显,因为我戴了一个大眼镜,他还说了“你对父母很孝顺,但是有时候不善表达”等可以套用到所有人身上的说法,最后他掏出一个本子对我说,要消灾的话可以给我们寺庙捐钱,本子上面写了很多已经捐过钱的人,捐款数额都在100块钱以上,这个时候你就不好意思说我捐少一点。

徐鲁青:从古代的占卜到现代的赛博算命,大家对于自身命运的疑问一直在持续,我觉得算命帮助我构建一些自我叙事。平时很少有机会回看身上发生的事情、分析自己的特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的生命里会发生这些事情?是不是我身上的某些特性导致的?

但在算星盘和塔罗的时候,占卜师们很喜欢问“你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所谓的“命”,其实是命理师口中的命和自己理解的命共同构建起来的话语AI算命也不例外。Deepseek会盘我的(星座)宫位以及紫薇,把其中的特点罗列出来,我又在中间找到一个比较认可的,或者是我一直想问的问题继续跟它沟通,就是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我才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于命运的理解,这种主观上自己去构造命运还挺有意思的

02 不止算命,当AI成为现代搜索引

徐鲁青:相较于以前常用的Google、百度,现在很多人把小红书、微信当为自己的“搜索引擎”,随着ChatGPT、Deepseek相继问世,不久前小红书、微信也接入了AI,以更快地回答大家搜索的问题,AI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搜索引擎

张友发:我觉得AI成为搜索引擎,现在看来肯定是件好事,但其实背后的商业逻辑并没有改变。事实上,开放的互联网只存在于概念之中,最终要落实到公司时就几乎成了“伪命题”。百度曾经是很好的搜索引擎,但为什么后来变成一个很糟糕的搜索引擎呢,它的商业逻辑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它作为搜索引擎,严格上是要开放的,但它同时也要服务自己的商业利益,所以百度会把广告排在搜索顺序的前列,用百家号的文章来取代其他来源的文章,说白了就是要推自己的产品。再一个具体的例子,百度拥有爱奇艺的股份,所以早期爱奇艺发展起来的时候离不开百度的助推,当你在百度搜一部剧的时候,它会优先推荐爱奇艺作为观看入口

哪怕我们今天使用转向ChatGPT或Deepseek,它们也仍然是公司化运营的产品,除非ChatGPT和Deepseek说“不赚钱了,就为公共服务”,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太存在。

徐鲁青:我还发现,在我最开始用Google等搜索引擎的时候,我是可以自己判断信源并筛选想要点进去的网页的,我以前Chrome上安装一个插件可以帮助我评判网站的可信度,比如NYT可以打四星,一些野鸡网站就只能获得一星,你可以通过这类辅助选择自己是否要吸收网页中的信息

有意思的是,AI搜索已经将这个逻辑链条完全取消了,我们失去了挑选信源这个步骤,变成它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比ChatGPT厉害100倍!DeepSeek正在中文互联网建造『幻觉长城』》这篇文章中就点明了上述现象,AI会自行编造许多事情和逻辑,在以前这种编造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因为你知道每一个步骤,但它取消掉挑选逻辑链之后,“幻觉”就容易产生。回到算命那个话题,同样的问题,AI给的回答可能既然相反,中间的误差还是很大的

潘文捷:刚刚聊到AI生成内容,现在也有不少人在用Deepseek看小说。我想起2024年的一则新闻,内容是番茄小说签约协议里面增加了一条“AI训练补充协议”,也就是说,网文作者要签约入驻网站,就要同意把自己的作品喂给平台的AI,用于内容的开发

这就延伸出我们对技术伦理的探讨,因为我们刚才说的都是使用AI时的一些便利,但是这背后的问题也同样重要。就以文字创作为例,如果我们现在写的每篇稿件都被AI抓去了,用来保证它的内容和输出,那我的版权到底要找谁来维护呢?或者就像友发刚才说的,以后的人个观念可能会改变,大家可能会默认自己写的内容可以无条件投给AI,但是对于我来说,或者说对于现在的文字创作者来说,还是会觉得自己创作的东西包含了自己作为人的心血

2025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在人才市场举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通过AI直播带岗设备了解招聘信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友发:这一点我还是蛮有共鸣的,AI取消了人脑力劳动的神圣性 AI刚出来的时候,电影圈的人对这个东西尤为抵触,他们认为自己的作品、编剧工作不可能被AI取代。但我不这么认为。相反地,我觉得完全可以取代,说实话我看很多好莱坞六、七分的电影,我觉得这完全是AI可以写出来的剧本

有时候文艺工作者很把自己“当回事”,包括我自己。我工作六、七年之后,常常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垂直大模型了,比如我刚开始工作写稿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怎么写,我就找出一篇经典好文模仿着写,但这就是机器学习的过程

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AI大数据让每个人都可以被替代,进而人没有了独特性。有些学者们认为,过去人类是黑猩猩的升级版,人工智能出来之后,人类成为了蚂蚁的放大版,当人成了蚂蚁,人的独特性就会受到挑战甚至消失殆尽

所以,AI完全取消了人的脑力劳动的神圣性,我们现在可以用版权或者隐私去抵抗这种冲击,但是这种抵抗可能也是很微弱的,就像番茄可以购买你的数据库,它终究是可以通过交易去解决和消除壁垒的

徐鲁青:友发说我们是数字主义的人而不是人文主义的人,其实并不是AI让我们变成这样的。在我们生活的整个社会体系里,人只有被看作“数字化的人”才能获得价值和价格,换言之,我们永远可以被替换,可能是被效率更高的人替代,也可能是被速度更快的人取代。这样的生产逻辑导致,在AI这个更好用的工具出现之后,人就被替代了

另外AI也让我们重新理解什么是创作,我们对于创作的固有思维是,我们必须要通过实体才能开展创作,例如要描写耳机,我们得先触摸耳机的实体才能理解耳机的内涵,进而把耳机放到一个创作语境当中。Deepseek它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是通过其他词语来达成的,尽管它不知道这个实体物究竟是什么。所以,AI的创造更像是一种纯形式化的排列组合,真的很像最极尽形式主义的一种说法——纯粹通过形式排列的游戏来完成一个创造。当时的实验小说就是这样的方式,所以我觉得,我们之前对于创作的理解其实是很人类中心的一种理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