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公布行政处罚决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通证券”)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交易或可疑交易报告,被处以195万元罚款,并公示三年。同时,时任合规总监申某新、合规部副总经理吴某霞因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分别被罚款4.1万元和4万元。至此,财通证券及两名责任人合计被罚203.1万元,成为2025年新修订《反洗钱法》实施后首家被罚的券商。

违规行为直指行业顽疾
根据处罚决定书(浙银罚决字〔2025〕1-15号),财通证券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于反洗钱核心环节的缺失: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业内人士指出,此类问题在证券行业长期存在,部分机构为追求业绩增长,放松风控标准,甚至默许异常交易。加之反洗钱技术系统更新滞后、合规人员配备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新法落地首案,释放强监管信号
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实施。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明确扩大法律适用范围,强化金融机构合规义务,包括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延长客户资料保存时间、细化可疑交易报告要求等。财通证券的处罚案例成为新法落地的“试金石”,凸显监管部门对券商合规要求的持续收紧。
近年来,证券业反洗钱罚单频现且金额攀升。例如,2024年10月,和证券因类似违规分别被罚395万元和349万元;2023年2月,和更因多项违规被罚超1300万元。相较之下,财通证券此次罚款金额虽非最高,但作为新法首例,具有标志性意义。
合规高管年薪百万,公司内控屡现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财通证券近年屡次因合规问题被监管点名。2024年11月至12月,该公司因分支机构负责人超期履职、信息系统管控不足等问题,连续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而现任合规总监孔万斌自2023年3月任职以来,年薪达105.5万元,却未能阻止公司近4个月内第三次受罚。
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财通证券营收44.41亿元,同比下降10.36%;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下滑1.93%。在业绩承压背景下,如何平衡业务拓展与合规投入,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行业呼吁:强化问责与数智化转型
针对反洗钱违规屡禁不止的现象,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建议,除经济处罚外,应引入机构评级下调、从业人员信用惩戒等机制,并推动数智化手段提升监测效率。新《反洗钱法》亦要求金融机构运用新技术评估洗钱风险,但如何降低合规成本仍是行业痛点。
财通证券的“新年第一罚”折射出反洗钱监管常态化与精细化的趋势。在金融开放与创新加速的背景下,券商唯有将合规内化为核心竞争力,方能在严监管时代行稳致远。未来,随着技术手段与制度建设的双重推进,反洗钱工作或迈向更高效率与精准度,为金融安全筑牢防线。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