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消息,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的首届明珠湾金融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屠光绍表示,突破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数字化转型瓶颈,大型金融机构能够起到作用。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其科技子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解决方案,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从而提供咨询服务、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这样才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具体业务。另一方面,要发挥金融科技公司的专业优势,由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中小银行提供解决方案,目前也已经有很多好的案例。
他强调,要突出中小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小微实体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进行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大型金融机构是全能型的机构,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运用要反映其各个方面的业务需要,金融数字化水平也更全面和更系统。中小金融机构要做好取舍,围绕服务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等目标进行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在产品、渠道等方面运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成本、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效率。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屠光绍:刚才黄市长围绕产业数字金融的重点和意义给我们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分析,而且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我这个发言在黄市长大的系统性的阐述下面,讲一点具体问题。关于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包括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重要变化,对金融机构的形态、金融行业的业态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生态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过程极大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也提升了服务的效率。但从结构上来看,相当比例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是中小金融机构。一方面我们看到大型金融机构因为有实力,它在数字化转型、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迈出的步伐以及对个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个当然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是有很多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当中也面临着挑战,面临着非常多的实际困难。
怎么样推动和更多地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光对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非常有意义,也会提升我们金融体系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和能力。我想简单讲三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特点
特点之一,数字化转型投入巨大。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意义非常重大,但是投入也是巨大的。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通过我们的统计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基本上占总营业收入大约2%以上。什么概念?比如说中国工商银行2021年的金融科技投入达到259亿元。当然别的都有具体数据,国际上也是这样。这是银行。从证券机构来看,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证券行业排在前二十名的证券公司、证券行业机构金融科技投入从5亿到23亿之间,但是排在七十名之后的不到1个亿,从1700万到9700万。我举这个数据就想说明投入巨大。对于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金融机构,这个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特点之二是发展速度快,对业务模式和技术迭代要求高。技术进步非常快,技术迭代以后当然对你的业务模式会不断产生影响。业务模式的迭代主要指金融机构改变传统业务模式,以创新的业务模式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这里底层是数字创新,金融机构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个迭代非常快。当然这和投入也有关系。技术迭代的要求反映到你的业务模式它也在迭代,没有这样的迭代,不能跟进的话,你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融机构的数据库升级。
特点之三是交叉领域,对人才特别是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从结构上来讲,金融科技领域最稀缺的是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它不是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的简单相加,是复合型人才。
二,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四点挑战
第一个挑战,对数字化转型在认知和定位上还不够清晰。大家都知道没有数字化转型在未来竞争中生存可能都有问题,更何谈发展,但并不是说只要搞了数字化,就解决了生存发展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转。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可能对新技术的作用、应用以及对数字化转型对其业务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需要应对的挑战,特别是结合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为什么转,恐怕这个还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这个认知和定位如果做得不好,中小金融机构可能在数字化转型的定位、发展和运用方面,在数字化大的趋势和自身的发展以及定位之间没法形成有效的结合。
第二个挑战,在数字化转型投入上面临决策两难。我前面分析了,这还是个大的投入。当然大的金融机构投入大,小金融机构不一定投入那么大,但是它必须要有投入。这个两难体现在,一方面投入确实带来了成本,成本需要增加。投入不是说小金融机构就要像大金融机构那样投入,但是投入是一定的,而且投入之后不光是简单的把预算做出去,它还有相关各个方面的准备和配套。除了硬件方面,还包括人员培训、技术研发、运行维护等等方面。一方面它要有成本,另一方面不投入或者投入不够又无法与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同行金融机构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银行传统业务包括中小金融机构传统业务也会受到挤压。投还是不投,转不转得起,恐怕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讲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第三个挑战,自身的业务模式、规模及场景有限,面临这方面的制约。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较窄,而且有的业务比较单一,它也无法有能力建设有规模效益的应用场景。体现在用户规模有限、业务范围有限、信息交互有限、场景输出有限,这些都是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四个挑战,机构人才缺乏,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就是想进行转型,但转不转得动。快速的技术更新迭代以及对于业务模式不断进行变更的要求,对中小银行人才的需求也非常高。相对来讲,中小金融机构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当然也包括中小机构实力有限,吸引人才确实有非常现实和实际的困难。
可能还不局限于这四个方面,但是这四个方面围绕为什么转、转不转得起,对他们都是挑战。
第一,对监管部门而言,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基础设施平台。为什么?这当然对整个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都有利,但是尤其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怎么样能够提供这样的更为统一的,同时对中小金融机构来讲利用这些设施、利用这些标准、利用这些统一规则、利用这些平台对于降低它的成本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二,对专业机构而言,就是要鼓励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低成本、好用的解决方案。如何突破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数字化转型瓶颈?我觉得大型金融机构能够起到作用,因为它有实力,而且已经形成非常重要的优势。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其科技子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解决方案,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从而提供咨询服务、搭建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化生态系统,这样才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这里面有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开展具体业务。另一方面,还要发挥金融科技公司的专业优势。对于小金融机构来讲,它可以不用去搞自己的科技力量,由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专门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这个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案例。国际上也有这样的经验。
第三,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抱团取暖,通过联盟与协作来更好地服务各个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我们看到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时间关系我不展开了,有的联盟规模已经很大了,通过这种联盟实际上是中小金融机构抱团取暖、分享经验,通过这种互助互动的方式也有助于中小金融机构来学习、借鉴、了解同行这方面经验,从而更好地配合好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要突出中小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小微实体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目标进行有特色的数字化转移。大型金融机构不一样,是全能型的,业务在各个方面,所以它的金融科技运用肯定要适应、反映整个业务的各个方面业务的需要,自动化水平更全面、更系统。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讲不能什么都要,最后什么也拿不到,所以怎么样做好取舍。在数字化应用、在产品方面、在渠道方面等等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降低你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你的针对性、提升你的效率。
第五,鼓励政府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如人才激励计划。无论是在大湾区,还是在其他地区,中小金融机构都是整个金融体系里面非常重要的部分。人才是数字化转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资源。怎么样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人才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更多鼓励人才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当然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地方政府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最后,大湾区作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高地,也是金融科技发展最快的地方,通过各方面努力,完全能够在建设金融科技高地的同时,打造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大湾区样本。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