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团军某旅组织官兵对装备进行维修保养。姜瑜摄
第73集团军某旅军士王福康(中)正在传授操作技巧。谢松摄
决定一个人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起点,而是人生拐点
宣读喜报,身披绶带,送挂牌匾……今年春节,王福康的家门口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送喜报的热闹让节日氛围格外浓厚。
家乡父老的掌声和祝福,让王福康感到光荣与自豪。王福康家的客厅书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奖杯和荣誉证书,这些是他多年来勤奋努力的结果。
时针拨回至2013年,宿州市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还是中专生的王福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
没想到,比赛当天,王福康超常发挥,获得人生第一个冠军头衔:安徽省宿州市机械装配技术一等奖。
比赛后,王福康像是找到了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市普通车工二等奖、省车加工技术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一项项荣誉让他倍感振奋。
褪去兴奋劲儿,王福康开始思索未来的道路。2020年寒假,王福康碰巧遇到县人武部领导给同村军人送喜报。父老乡亲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人们簇拥着立功军人家属,表达由衷钦佩……人群中的王福康满心羡慕,想象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戴上军功章,享受这一“高光时刻”。
那一刻,王福康找到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新坐标。
同年9月,王福康大学毕业后,放弃某大型企业的聘请,踏上从军之旅。入伍满一年,王福康迎来了人生机遇期。
2021年9月,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国内装备维修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职业技能大赛,旨在培养选拔“大国工匠”型高技能维修人才。
机会难得,王福康积极报名参加。比赛中,他与300多名全国工匠同台竞技,最终杀入“十强”,荣获大赛“优胜奖”。
两个月后,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习主席强调,要加强实践历练,鼓励引导官兵在火热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王福康与战友们备受鼓舞,他所在的修理连迅速掀起一股维修技能比拼热潮。
在旅表彰大会上,王福康心潮澎湃,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感悟涌上心头:“迈过一道道坎,让我坚信决定一个人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起点,而是人生拐点。只要你稳住心态,用力握好方向盘,给机遇一点时间,或许下一个路口,就会迎来曙光。”
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唯有努力才能赢得机遇
蛇形绕杆,匍匐前进,翻越障碍……第73集团军某旅后装专业比武现场,“负重组合”课目上,王福康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闪亮登场。
只听考官一声令下,王福康抱起弹药箱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最终一举夺魁。
然而,眼前的“常胜班长”,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2020年9月,王福康来到军营。拥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光环的他,本想在火热的军营里再创辉煌,可现实给他浇了一盆冷水:长时间静坐钻研导致他体形偏胖,单杠拉不上、投弹不及格、跑步拖后腿……强烈反差让王福康内心动摇,甚至怀疑当初选择参军的决定。王福康渐渐对训练产生了畏惧,满腔热血也“凉”了一半。
“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唯有努力才能赢得机遇。”新兵班班长林佳铭为了让王福康走出“低谷”,一边耐心开导他,一边讲战友们的奋斗故事。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失望过后重拾梦想,信念更加笃定。清晨,一阵清脆的哨音划破山间静谧,唤醒了沉睡的营房,晨跑归来的王福康早已整理好内务,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
穿上钢板背心练跑步,追着老兵请教经验技巧,练器械手心的茧一层叠一层……“满血复活”的王福康让林佳铭感到欣慰。量变终于引起质变,3个月的不懈努力,王福康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新兵表彰大会上,林佳铭清晰记得,阳光温暖地铺在连队操场,队列里王福康恰好迎着光,眼里透出一丝明亮。
走上领奖台,接过“优秀新兵”证书,王福康似乎忘记了左臂肌肉拉伤的疼痛,笑得格外灿烂。那一刻,他更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超越昨天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王福康的勤奋与努力,旅领导看在眼里,他们决定培养好这棵“苗子”。
根据单位人才培养使用计划,新兵结业后,王福康分配到修理连,成为一名修理工。
当汽车缓缓驶入营区,看到道路两旁英模画像,王福康感到加入这个光荣集体的价值所在。
“这是我连二等功臣赵良浩。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的身体被3块弹片击中,仍强忍疼痛将抢修车辆开进隐蔽区……”入连仪式上,指导员柯鸿远深情讲述连队英雄故事。
向英雄学习,是为了唤醒自己心中的那个“英雄”。凝视橱窗里的军功章,王福康感到热血沸腾:“当好一名军营修理工,超越昨天的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那段时间,为了提升操作水平,王福康一边刻苦学习基础理论,一边用实践验证理论,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搞清楚导弹战车通信线路走向,他钻进车体里,一遍遍地摸索线路,随身的笔记本也记录得密密麻麻。
凭着这股学习劲头,王福康的维修能力不断提高。那年演练前夕,多台装备突发故障,急需抢修。“我来试试!”关键时刻,王福康挺身而出,快速精准地判定出故障点,赶在演练前将故障全部排除。
2021年2月,王福康参加多兵种联合保障演练。演练中,“借助技术创新推进精准化保障”的理念将他的视野彻底打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涌上心头。走下演练场,王福康不禁感慨:“平时还行,真到了‘战场’,才知道能力捉襟见肘。”
演练归来,王福康开始加紧学习,不放过任何拜师学艺的机会。厂家升级装备期间,他全程跟班学习,与工厂专家探讨维修加工技巧和战场保障难题。谈到王福康,专家连连称赞:“他身上有股钻劲,遇到问题刨根问底,不搞明白不罢休。”
半年后,王福康报名参加“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并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放弃熟悉专业,选择3D打印项目,向着全新领域发起挑战。
“报名3D打印项目,不一定能夺冠,可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是制胜未来战场的关键一招。”王福康自知机会难得,可缺少实操经验,如何补齐短板?
王福康将想法向上级和盘托出,在旅机关多方协调下,他获得3天的工厂实习机会。为了节省时间,王福康干脆把被子搬到厂房,零件加工达不到标准,他就反复优化参数,一遍遍地调试,最终找到了最优解。
比赛当天,全国维修技术高手云集,紧张氛围激发了王福康的斗志。“汽车发动机缸体损坏,请迅速更换!”大型零件的设计复杂、制造精密,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导致加工失败。
赛场如战场。王福康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仔细梳理操作步骤:采集数据、三维建模、安装刮刀……他小心翼翼地操作,确保每一步准确无误。
时钟的滴答声把紧张氛围推向顶点。待加工步骤完成后,王福康稳住心神开始打磨零件,进一步缩小尺寸误差,确认无误后提交零件。最终,王福康取得全国前十的好名次,并荣获大赛“优胜奖”。
手捧“优胜奖”证书,王福康激动地说:“获奖是意外之喜,此次参赛目的是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学习更多新技术推动部队保障模式加速转变。”
时光的沙漏,忠实记录着奋斗的足迹;岁月的流逝,不会辜负每一颗搏击的心。破茧成蝶后的“新生”,才是追梦的新起点。面对荣誉,王福康坦言:“只有时刻保持奋斗姿态,超越昨天的自己,才能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一只雁也许飞得快,一群雁才能飞得远
去年年底,中士李江被旅里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和师傅王福康同台领奖,李江难掩内心的喜悦。
李江是王福康的徒弟。经过王福康的悉心指导,李江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王班长奋力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李江信心满满地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师傅一样登上全国大赛的领奖台。”
去年年初,在加工直径5毫米的螺栓时,李江遇到难题。更换刀片,换位放置,调整角度……方法用尽,李江依然未能加工出合格零件。
走出车间,李江嘴里一直犯嘀咕:“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这时候,王福康恰好路过。查看加工零件后,他对李江说:“不要心急,要不换个扳手手动加工试试。”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采用机床加工细小零件,很难把握旋转力度和停顿倒旋时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零件断裂、加工失败。回忆那段经历,李江反思道:“用惯了机床快速加工,却疏忽了手动加工方法。片面追求快,往往欲速而不达。”
在王福康的帮带下,李江的心态变得沉稳很多。每当遭遇难题,他都会沉下心刻苦钻研,思考工作改进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入伍才3年,但王福康在战友心中的威信很高。战友们评价说:“王福康不仅有过硬实力,还有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带教新人,王福康总是不厌其烦、倾囊相授。他常常提醒新人:“应该多想几个为什么,多跨越几道坎,素质才更扎实、能力会更硬实。”
“一只雁也许飞得快,一群雁才能飞得远。”在王福康的带动下,一批专业技术骨干拔节成长,在不同岗位挑大梁、当主力。
从“专业小白”到全旅闻名的“车工能手”,下士朱帅的蜕变成长,是王福康带兵育人的生动缩影。
第一次为新兵授课,王福康不按套路出牌:跳过平铺直叙的开场,先给大家上演“绝活”――用子弹制作模型。台下激情瞬间被点燃,朱帅看得两眼放光。看到方法奏效,王福康娓娓道出技能手法,“彩蛋”频出的授课方式赢得阵阵掌声。
课后,朱帅成了王福康的小跟班,师傅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师傅怎么操作,他就在一旁跟着学。帮带徒弟,王福康颇有心得:“拿出自己所有绝活,带出更多技术能手。”
随着徒弟越来越多,王福康明显感到责任更重了。今年年初,集团军下发“红色尖刀”比武通知,王福康率先报名,并带动其他战友踊跃参赛。
备赛期间,王福康帮助下士朱帅精简了数控编程步骤,手把手为中士殷康纠正电焊的错误动作,传授上等兵刘晓伟钳工技巧,提升零件加工效率……此次比赛,比起个人获奖,他更希望新人能够超越自己、取得好成绩。
“学习的是技术,传承的是精神。”看着徒弟们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一种幸福感在内心涌起,王福康深切体会到“传承”二字的含义。
作为一名军营工匠,这份执着和坚守,让王福康的追梦之路更坚定、前进动力更强大、奋斗精神更昂扬。(朱强 蔡玉璇 廖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