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安防茅”“一拆多”资本布局再进一步。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简单来说,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是以机器模拟人类视觉系统,通过镜头收集信息,而后以特定程序计算,反馈出想要的内容或者行为。
我国机器视觉产业于1990年前后,以代销海外产品起步,进入21世纪,各公司才陆续走上自主研发之路。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二十年奋力追赶,国内外差距已经快速缩小。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海康威视(002415.SZ),依托旗下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机器人”),占据着全球约三成的视频监控设备市场。
最近,中信证券披露海康机器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安防茅”海康威视推进第二家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计划有了新进展。
如今,处于高速发展的机器人业务继续推动分拆剥离,预示着海康威视“A拆A”再添一员。此前,排在海康威视八大创新业务板块首位的萤石网络(688475.SH),去年12月28日已在科创板上市。
作为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威视自2010年5月上市后,股价上演了十年十倍的神话。如今海康威视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板卡销售商,发展成3388亿市值(截至2月14日)的第一大安防上市公司。
作为海康威视曾经的第一大股东,著名科技企业家龚虹嘉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过,被业界津津乐道的是,海康威视曾将其送上香港首富的位置,而龚虹嘉也因此获得超过两万倍收益,还获得“中国孙正义”的称号。
海康机器人拟创业板IPO
完成上市辅导
在智能家居赛道中,安防大厂海康威视发力的并不算太晚。2013年,国内正掀起一波“智能硬件”之风,诸多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海康威视也不甘落后。
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9%,净利润同比下降11.14%。但在同期,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收入达70.1亿元,同比增长25.6%;创新业务占比达到18.8%,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
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阵营除了海康机器人,还包括萤石网络、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
海康机器人主要聚焦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工业和物流领域用户提供服务。其主业有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
国元证券研报介绍,机器视觉产业链下游主要为设备制造行业和终端用户,所涉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汽车、医药、化学、电 子、半导体、印刷、食品饮料、物流、烟草、医疗、电池……
当前机器视觉各环节均有海外龙头,国外品牌仍占据高端市场主流。不过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数据,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从2018年的101.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4.2亿元,2023年有望达到296亿元。
受益于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欧洲、北美和日本外另一个国际机器视觉厂商的重要目标市场。
移动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搬运场景,日常生活中,汽车、3C电子、物流、医药等行业应用最为广泛。
去年12月,海康威视就对外公布分拆海康机器人至创业板上市的预案。这是继智能家居后,其再拆机器人板块的第二次分拆动作。目前,海康威视直接持有海康机器人60%的股权,是其控股股东。
海康机器人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9.4亿元、15.25亿元、27.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65亿元、4.82亿元。当然,其有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及无人机多个业务,并未单独披露数据。
海康威视表示,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康机器人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康机器人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仍将反映在公司的合并报表中。尽管本次分拆将导致公司持有海康机器人的权益被摊薄,但是海康机器人的独立性、投融资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创新能力等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有助于提升其未来整体盈利水平,公司按权益也将享有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分拆后业绩波动只会对持股的价值造成帐面影响,既不影响上市公司IPO时的融资,也不影响日常运营,所以短期冲击有限,但仍需要借助后IPO的时间窗口尽可能重新恢复业绩成长,否则长期仍会给自己和母公司带来困扰。
海康威视称,海康机器人分拆上市有助于其内在价值的充分释放,海康威视所持有的海康机器人权益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也将显著改善;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公司整体融资效率,降低整体资产负债率,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介绍,“分拆上市有利有弊,从‘利’的方面来讲: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获得股权二次溢价等,从‘弊’的方面来讲:分拆上市可能会摊薄母公司来自子公司的利润,同时减少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A拆A’政策和规则可依,相对容易,但是时间成本较高。”
“A拆A”荧石网络率先上市
去年前三季度净利下滑27.97%
选择智能家居已成为现在中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主流方式。
2013年,海康威视创立“萤石”智能生活品牌,并设立了互联网业务中心,这就是萤石网络的前身。两年后,海康威视出资设立萤石有限,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自此,萤石网络正式入局智能家居赛道,期间推出了多款摄像机、指纹锁等。
萤石网络主营业务为智能家居产品、云平台服务和计算机软件三大类,具体产品有室内室外云台机、室内防水机、智能猫眼、智能门铃、扫地机器人、儿童可视手表等。
在一众创新业务中,海康威视选择了萤石网络率先“A拆A”独立上市。
根据此前《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萤石网络三大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54亿元、30.68亿元、41.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3.262亿元、4.51亿元,业绩增长较为稳定。
萤石网络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其控股股东海康威视直接持有60%的股份,中建投信托通过青荷投资间接持股40%。
背靠大树好乘凉,萤石网络成立7年来营收净利持续增长。
据此前《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1年萤石网络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64亿元、30.79亿元、42.38亿元,同比增长54%、37.6%、37.6%;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2.11亿元、3.26亿元、4.51亿元,同比增长59.8%、54.5%、38%。按产品类型来看,萤石网络的收入主要来自智能家居产品,收入占比在85%左右。
不过,到了2022年,萤石网络业绩大幅波动。前三季度营收31.37亿元,同比增长1.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滑27.97%。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对此,萤石网络在《招股书》中解释,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增长预计不及预期;同时维持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等投入,使得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有所下降。
作为海康威视养大的亲儿子,萤石网络与母公司的联系颇为紧密。经统计,2018年-2021年上半年,萤石网络与关联方产生45.61亿元的关联交易,上交所还对其资产独立性和关联交易的情况进行了问询。
对于此次海康机器人涉及双方关联交易方面,海康威视称,公司与海康机器人已分别就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事项作出书面承诺,与海康机器人不存在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本次分拆上市后,公司和海康机器人将保证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合理性、必要性和公允性,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不会利用关联交易调节财务指标,损害公司股东利益。
2022年12月28日,萤石网络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28.77元/股。不过,上市首秀不太理想。当日盘中股价出现大幅下滑,报收25.25元/股,下跌12.23%,市值蒸发约20亿元。截至2月14日,报收36.13元/股,上市30个交易日以来,较发行价涨幅超20%,市值203亿元。
根据Statista分析及预测,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将由2020年的276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471亿美元,未来几年保持每年14.26%的复合增速增长,其中家居安防产品的市场占比将由24%提高到28%左右,预计2024年全球家居安防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130亿美元以上。
与此同时,多家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智能家居行业空间广阔,看好萤石网络的发展。不过,仍要注意产品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下游客户隐私保护等风险等。
背后隐现身家890亿元富豪
龚虹嘉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在国内风投界并不显山露水,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他的标签,“最牛天使投资人”、“A股套现王”、“中国版孙正义”......
被称为“最牛天使投资人”,是因为龚虹嘉在很多硬科技项目投资中,前期结果不明显,后来不断追加投资,投成了大股东,部分项目也有了不错的回报。他曾公开分享,自己投资有一个“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
其中,20年潜伏海康威视的故事便为人所津津乐道。可以说,没有当初龚虹嘉的支持,恐怕就没有如今的海康威视。
龚虹嘉于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一个普通家庭中,从小的梦想是可以当记者或是律师。后来由酷爱文学的文科生变成了理科生,就读了计算机专业,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在这所大学他结识了同学陈宗年以及胡扬忠(现分别任海康威视董事长及总经理)。离开学校后,龚虹嘉在广州和香港等地从事电子产品贸易,通过几年的拼搏,赚到了第一桶金。胡扬忠以及陈宗年毕业后,都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工作。
三位校友有着共同的创业激情和理想,一起成立了海康威视,这三人曾被称为海康威视“三剑客”。彼时,海康威视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中龚虹嘉出资245万元,持股49%。
随后,在龚虹嘉的帮助下,海康威视拥有了自己的H.264算法标准软件,摆脱了对外部软件的依赖,不必再向软件的专利方支付软件使用许可费用。
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视正式登陆A股。彼时,龚虹嘉持有1.24亿股,占比降至24.8%,其妻子陈春梅间接持有3.42%的股权。海康威视上市后,迅速成长为业内翘楚,业绩保持连续十多年的高增长。此后龚虹嘉身价不断攀升,还成为各类富豪榜的常客。
不过,限售股解禁后,龚虹嘉就开始了减持动作。据海康威视公告披露,从2011年开始至2018年,龚虹嘉至少减持海康威视股权21次,累计套现金额达146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报,龚虹嘉持有海康威视10.2%股份,为第二大股东。按照海康威视3388亿元市值计算,其持股部分的价值约为345.58亿元。
据新媒体“市界”统计,截至2021年3月,龚虹嘉和陈春梅累计减持套现约280亿元,且累计获得分红超64亿元。粗略算下来,龚虹嘉当年对海康威视的投资,回报已超2.8万倍。
据披露,龚虹嘉减持所获资金主要用于生活和投资,投资的领域主要为健康、环保、教育等产业,也有部分天使投资。
在龚虹嘉的投资版图中,海康威视只是大众看到的冰山一角。企查查显示,龚虹嘉创立和投资过26家企业并担任董事。自1994年起,龚虹嘉投资创立的公司超过15家,其中有几个项目颇为知名。比如,星云梦科技、颜店、博雅基因、中源协和、永泰红磡,富瀚微等。
据不完全统计,他投资的企业中,已上市的就有海康威视、富瀚微、清科创业、中源协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
2018年,龚虹嘉、陈春梅夫妇以590亿元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31位。2019年,又以财富值650亿元,排名第34位。2020年,他们夫妇财富值再度增长到700亿元,名列百富榜前列。而在2021年11月4日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中,龚虹嘉凭借着953亿元的财富名列前茅,并赢得了香港首富之位。
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龚虹嘉家族财富为1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0亿元,远超一众创业大佬,比如他的湖北老乡雷军(117亿美元),以及互联网大佬黄峥、王兴、刘强东等。
过去十多年来,海康威视营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遗憾的是2022年失速,净利润更是首次下降。与此同时,又将其高速发展的创新业务剥离、分拆。
沈萌认为,海康威视的主业被美国制裁,受到很大影响,但其内部的其他业务板块与制裁关联不大也被波及,因此对独立板块进行分拆,有利于将制裁影响最小化,为其他板块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基础。同时在分拆后,海康威视可以继续孵化新的业务项目,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