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苏州2月10日电(记者马邦杰)农历正月十六,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过完了。湿润的空气弥漫在太湖畔的苏州市足球运动中心,还带着透骨的寒意,训练场上跑动着统一着装的女孩。
这里也是全国女足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2月6日至9日,68个女孩参加了在此举行的精英训练营活动。她们都是2010年出生、从国内13个城市遴选出来的优秀苗子。场上训练她们的有三名外国青训教练,场外还有一队专家手持纸笔盯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训练间歇,一个来自大连的小姑娘主动和记者搭讪。“叔叔,你知道我有两个外号吗?”小丫头很会聊天,只需一个有趣的提问就打开了话匣子。接着她又言简意赅地讲了一个故事。“我们校队有两个教练,一男一女。女的是守门员教练,后来就成为我们的师娘了,是我们从中牵的线。”
随后,她又为自己听不懂教练的英语、被迫通过翻译交流而苦恼。“我语文数学成绩都是班级前三名,英语虽然考试也都90多分,还要好好学习。”
训练营里有个来自深圳的孩子。陪她前来的妈妈说,孩子喜欢踢球,学习成绩也不错。将来让她以踢球为主,还是以学业为主,是个让父母左右为难的选择。
和这俩女孩一样,她们训练营的同伴大多是通过校园足球接受启蒙、在各级青训中心逐步成长起来的硕果。她们有的已经上初中,有的今年上初中,面临足球与学业的分水岭。如何确保她们能在足球道路上顺利成长,相关的训练、比赛、学习和生活的思维模式以及组织方式都需要进行改变。这是此次精英训练营探索与实践的内容。
开窍的球员
训练营请来三名外籍教练,其中理查德・麦克雷来自英国。他说,训练营开始前他很担心孩子们的技术能力;训练营结束后,他发现这些孩子的水平超出了他的预期。
“如果这些孩子组队去英格兰踢比赛,应该能战胜同年龄段的英格兰队。”他说,“中国孩子的团队配合更好,但英格兰更重视个人发展,孩子的创造力也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会慢慢赶上并超过中国的孩子。”
决定一名球员发展上限的因素中,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意识。
训练营的专家对此都高度认同。国内资深青训教练裴永久说:“没有意识,等于没有灵魂。”中国女足前中场核心任桂辛说:“意识不好,想不明白,技术再好也没用。”英国教练大卫・巴克维尔说:“如果缺乏在压力之下清晰思考并做出决定的能力,球员不可能在国际赛场这个层面取得成功,因为那里压力无处不在。”
巴克维尔此前是英超俱乐部狼队的青训教练,负责此次训练营的训练内容设计。由于前后只有4天的时间,孩子们只进行了控球和高位逼抢的训练以及多场比赛。在训练中,三名外籍教练始终与球员保持互动,鼓励孩子思考,大胆展示自我。孩子们起初显得比较拘谨,对教练回应不多,多数都在默默执行教练的指令;等彼此熟悉之后,训练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有一次练习后卫控球的5对5对抗训练,麦克雷中途叫停了训练。他对孩子们说:“开始你们做得不错,敢于拿球,后来你们开始关注比赛结果了,不敢拿球了。这不是世界杯,你们要等12年后才参加世界杯呢。现在不要太看重结果。你们知道现在该关注什么吗?要关注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和提高,不要怕犯错误。”
一个训练科目结束后,麦克雷问球员:“你们中认为自己防守做得不错的请举手。”孩子们脸上闪过一丝难为情的神色,没有一个举手。“我认为你们每个人都做得不错,都应该举手。”麦克雷说。
下一个训练科目结束后,麦克雷再次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次,有四个孩子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都没有举过头顶。
“我们的孩子开始放不开,慢慢在改变。”场边一位中方专家说,“外教互动多,启发多,让孩子自己动脑多。孩子们更喜欢这种训练方式。在13到16岁阶段,就要让孩子自己动脑去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国内部分基层教练在训练中是替球员做决定,让球员机械地执行教练的指令。久而久之,离开教练的指令,球员就不知道该如何比赛了,所以在比赛中教练要在场边一直喊。”
巴克维尔认为,在训练中教练应该给球员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培养有主见的球员。他说:“教练有时需要给出明确的指令,其他时候更多是提出问题和选择,让球员自己去思考做出决定,来训练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决定的能力。”
任桂辛说她很羡慕巴克维尔等给孩子们带来的启迪心智的训练。“去年参加A级教练培训班,我对来自德国的讲师说,如果小时候我能接受这样的培训,我相信我肯定能比之前踢得更好。”她说,“有些东西全是自己硬拼出来,根本就不明白咋回事。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些比赛,自己都踢得些啥啊。”
国内不少球员说,自己是在退役之后才开窍,才明白应该怎么踢球。
参加训练营的专家一致认为,培养开窍的球员,基层教练的作用最为重要。为此,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足城办”)此前举办了多期线上线下培训。这次举办女足精英训练营,他们请来巴克维尔等外籍教练,希望他们的训练指导理念和实践能为基层教练提供借鉴。
培养球员的意识,不是朝夕之功。短短4天的训练营,可能会给那些敏感的孩子带来触动,难有根本的改变。不过,她们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从现在起就有机会长期接受由现代足球理念指引的训练。
训练营结束时,专家从68个孩子中选出24名精英球员。今年3月,足城办还将与中国足协女子部共同举办训练营,把国内其他地区同年龄段的优秀孩子招来参训,从中选出精英球员。
这两期训练营选出的精英球员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入驻全国女足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在基地内,她们将接受体教融合背景下系统的现代足球培训。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的共同支持下,足城办将为她们请来世界优秀的青训教练;她们将常态化地参与国际赛事交流。
正常的教育
在这68个孩子中,一个来自深圳的孩子让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和各位技术专家格外关注。有堂训练课,孙雯一直站在场边观察这个孩子的表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有天赋的孩子,总是令人倍加爱惜。
这个孩子的妈妈也陪孩子来到了苏州。她说,孩子已上初一,学业较重,直到周末才有时间训练和比赛。和她一起踢球的是一群男孩。她喜欢踢球,梦想是入选国家队,能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
孩子已经13岁了,如果想在足球道路上继续发展,必须要有个更好的环境,可以让她接受更多高质量的训练、参加更多高质量的比赛。仅在周末训练和比赛,对她的成长远远不够。
璞玉雕琢成器,需要能工巧匠。巴克维尔在中国基层执教已经三年,耳闻目睹过很多令人惋惜的故事。他说:“我相信,教练不能把一个平庸的孩子训练成优秀球员,但绝对能把一个优秀的孩子训练成平庸的球员。”
训练营期间,在一次教练业务探讨会上,麦克雷忧心忡忡地说:“我来中国五年了,深刻体会到了初高中学生球员承受的压力,这让他们无法享受足球。我个人认为这些压力来自教练,他们的锦标主义思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另一位参加训练营的塞尔维亚教练拉扎尔・约维西奇说,他曾经在上海一家青训俱乐部执教一支女孩的球队。队里一些孩子不是当地人,由于无法在上海解决学籍,她们只好回原籍上学,停止了训练。约维西奇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他说:“以她们的水平,完全可以来参加这个训练营的。”她们中或许有几个有天赋的孩子,她们的天赋就这样被埋没了。
来参加训练营的孩子都是2010年出生的,刚好赶上中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时期,很多都是从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但是校园足球以普及为主,教练水平参差不齐,而精英人才的培养需要资源优质的平台。相关专家认为,这个平台必须依附于校园,不能与之剥离,足球精英人才需要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
足球成材率低,球员成长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事故,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成长轨迹。现在家长大多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在孩子踢球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业。
“如果踢球出不来,还可以上大学。”深圳孩子的妈妈说。她很关心孩子入选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进入基地后的教育问题。
对此,苏州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这次精英训练营最后选出的24名球员中,多半来自苏州。据苏州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足球项目负责人王建军介绍,他们坚持走体教融合的道路,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课后和周末进行训练和比赛。“家长很认可我们的做法,愿意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这里不缺好苗子。”
正因为苏州方面探索出一套成熟的体教融合模式,足城办把女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设在苏州,更容易解决球员的教育问题。
据足城办负责人介绍,基地已经对接好附近的两所学校,球员将被分散到不同班级,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在校园内,她们是普通的学生,有自己队友之外的朋友圈和交际圈;放学后,她们将在基地接受高质量的训练。如因训练和比赛耽搁了上课,将安排专门的老师给她们补课。
“球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能力构造了未来发展的基础,而综合教育和逻辑思维水平将提升天赋球员发展的上限。教育配套做得不实,球也很难踢到较高水平。我们会优先保障好孩子的综合教育。”这位负责人说。
足城办的设计理念与中国足球专家张路的有关思考不谋而合。几年前,张路对于人才培养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校园足球里发现的苗子,到了初中阶段已到个人发展的黄金年龄,必须要集中到专业机构培养,同时要确保正常的文化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孩子未来走向基本确定,那时他们会有上学和踢球的分流。
训练营的外籍教练和专家一致认为,足城办的这套有关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设计方案逻辑清晰,符合国际足球规律,也立足了国内当前实际,关键在于坚持执行。“我们就怕半途而废。这个项目很好,那就创造条件允许它持续下去。”一名专家说。
训练营结束时,经过教练和考察专家投票产生了一份24人名单,她们是这期训练营的精英球员。3月份的下一期训练营结束时,还将有一些孩子加入这个名单。如无意外,名单上的孩子将入驻基地,作为中国女足的高水平后备人才接受培养。
她们的人生将由此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