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全国客服热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24小时服务热线  附近服务网点  全国报修  家电上门服务  全国报修网点  24小时服务电话  附近上门服务网点  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非遗吹腔戏“唱”团圆

   更新时间: 2025-04-05 19:04  发布时间: 2年前   1030
核心提示:原标题:非遗吹腔戏“唱”团圆梳头、插头面,油彩涂脸,假发贴鬓角,青墨画眉,彩衣上身……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马堤村的戏台上,伴着竹笛、唢呐的乐点,王玉坤扮的老旦迈着碎步走上台来。一亮嗓,就激起了台下父老乡亲的掌声和“叫好”声。王玉坤是白马湖镇马堤吹腔剧
原标题:非遗吹腔戏“唱”团圆

梳头、插头面,油彩涂脸,假发贴鬓角,青墨画眉,彩衣上身……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马堤村的戏台上,伴着竹笛、唢呐的乐点,王玉坤扮的老旦迈着碎步走上台来。一亮嗓,就激起了台下父老乡亲的掌声和“叫好”声。

王玉坤是白马湖镇马堤吹腔剧团的团长。马堤吹腔,因马堤村紧靠运河,吹腔戏演出活动频繁和人才聚集而得名,是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也是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每逢过年,农村看戏的人最多。今年自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十,马堤吹腔剧团每天在村里都有演出,剧团的36位团员将相继登台。

“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这个年过得真高兴!”王玉坤说,可在此之前,吹腔戏已经停演两年,剧团也“支离破碎”。

从王玉坤记事起,每逢年末岁初,村里就自发组织剧团搭台唱戏,周边10里路内的村民都会赶来凑热闹,有时观众能达上千人。如今都已40多岁的王玉坤、丁善平、侯仁江是“发小”,十一二岁起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学戏。

“长大后我一直留在村里种粮、种菜,22岁当了剧团团长,他俩携家带口外出做家纺生意,工作越来越忙,回来次数越发少了。”王玉坤说。

春节前,10年未聚的“发小”回乡探亲,村民“馋戏”催促,王玉坤等三人又找出了封存两年的戏服,挨家挨户地招呼团员“忙活”开来,打算在腊月二十七白马湖的“黄河大集”上先演两场“暖暖戏”,也让久不登台的人开开嗓。

近几年,王玉坤在村里的事业小有所成,利用闲暇时间,他还把先辈流传下来的戏目和后期创作的新戏都记录下来,并结集成册,又给积攒的演出视频配上了字幕。这一回,王玉坤想劝“发小”留下来:“我的蔬菜大棚管理模式已经成熟,种粮有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粮食丰产又丰收,你们考不考虑回乡发展?”

“咱村在外地做家纺行业的不少,镇上有意让我们回来发展,我肯定全力支持。”“我一直盼着呢,回来守着父母,心里多踏实。”丁善平、侯仁江纷纷表态。

戏台下,不少多年未见的村民或站或坐,有的人怀里还抱着第一次回村的孩子。锣鼓声、戏曲声、欢笑声与不远处大运河的水声一起升腾。

“你看台上那俩后生演得多好。”马堤村党支部书记侯庆全站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看着台上台下的乡亲,满眼笑意:“今年95%以上的村民都回来过年了,咱这吹腔戏断不了,日子也会一年比一年更团圆、更热闹!” (新华社济南1月30日电 记者叶婧)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