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每逢佳节倍思亲。兔年春节到了,除了家人、亲戚、同学、朋友,我们编辑记者心里还有很多牵挂,那就是在工作中结缘结识的部队战友。
他们之中,有的“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因为《基层传真》,大家渐渐熟络起来;有的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相处的时间或长或短,但他们的坚强、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故事令人难忘;有的也偶尔与我们联系,发来片言只语,寒暄问候之外,常常刻意把挫折与喜悦隐藏……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就是这些不经意的片段,已在我们记忆深处定格成永恒。每每想起,我们都会在内心默默地道一声问候:远方的战友,你们现在还好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天地悠悠,奋斗不止。本期“春节特别策划”,聚焦我们经常想起的那些人,看看他们现在训练工作生活怎么样,当初定下的目标实现了没有,有哪些遗憾和收获,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期许……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思念,送上诚挚的祝福。(梁蓬飞)
逐梦海天 永不停歇
■本报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杨 皓
主人公心语:
“当梦想的力量远远超越生死考验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还要继续飞下去,成为一名优秀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教官 曹先建
渤海湾畔,寒风呼啸。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记者曾在此采访了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教官群体,对负伤后重返蓝天的舰载战斗机飞行教官曹先建印象非常深刻。一年来,辽宁舰编队前出大洋,歼-15战机频频亮相,越来越多舰载机飞行员叱咤海天……每当看到这一幕幕,记者总能想起曹先建和他的战友。春节期间,记者与他进行了通话。
“几天前,刚结束一场空战演练!”电话那头,曹先建还是快人快语,洪亮的声音里透着满满的自信。记者得知,他所在的海军航空大学某训练团,用一场空战对抗拉开了新年度训练大幕。
曹先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聚焦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训练内容由基础技能向关键技能和任务能力不断拓展,着力培养能上舰更能打仗的舰载战斗机飞行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从院校直通战场的培养链路。如今,原本只有在一线作战部队才有的空中拦截、空中加油、对地对海突击等训练课目,相继出现在该团的飞行训练计划中。
曹先建现在的状态让记者很是感慨。要知道2016年4月,他曾在一次飞行训练中突遇重大险情,胸椎、腰椎、尾椎等多处发生爆裂性骨折。当很多人都认为曹先建的飞行生涯就此画上句号时,他却凭借惊人的毅力重返海天,创造了奇迹。
“奋斗者的脚步没有终点。”曹先建兴奋地说,逐梦海天的征途上,他和战友们一直在勇毅前行。2020年,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昼间着舰资质认证,成功走开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培养路径;2021年,他们再次攻克舰载战斗机夜间着舰难题,连续刷新多项纪录;几个月后,飞行教官首次参加空战对抗演练,全面形成了昼夜间实战化教学能力,舰载战斗机飞行人才培养向前迈出一大步。
“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飞行员加入飞行教官队伍,成为搏击海天的‘飞鲨勇士’。”电话里,曹先建如数家珍:“90”后飞行教官张宇亮还是学员时,驾驶歼-15战机进行特技训练,遭遇“左发降转”,在惊心动魄的1分多钟内,他完成近百次操作,成功化解险情;飞行教官梁李彬带教学员在低空训练中,突遇鸟撞飞机特情,在前座舱盖受损面积近80%的情况下,他精准操控飞机安全着陆……
“当梦想的力量远远超越生死考验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还要继续飞下去,成为一名优秀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曹先建激动地说,“现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咬紧牙关,冲向终点!”
愈挫愈勇 重新出发
■本报记者 胡 璞
主人公心语:
“连队是个大家庭,人人都是主人翁。相比获得奖牌、荣誉等‘显绩’,把事关固根基、管长远的‘潜绩’工作一件一件干好抓实更重要。”
――第73集团军某旅防化连指导员王路加
一位基层主官,身着迷彩站在官兵面前,伸出一根食指,嘴角微微上扬,眼神里满是信心。这是2022年元旦,本报《基层传真》版刊登的一张照片。
照片的主人公,是第73集团军某旅防化连指导员王路加。当时,他正在组织官兵进行年终总结,并定下了2022年的目标:各项工作勇争第一,把“四铁”先进连队的牌匾扛回来。
时隔一年,防化连的目标实现了吗?带着好奇,记者拨通了王路加的电话。
“说来惭愧,去年我们再一次与‘四铁’先进连队失之交臂,没能实现年初定下的目标。”听到记者开门见山的提问,王路加语带遗憾地回答。
曾经,防化连的全面建设一直走在旅队前列。2020年底王路加调任指导员时,该连已两年与先进无缘。2021年,连队虽然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演训活动,在上级比武考核中拔得头筹,但仍在激烈的竞争中与“四铁”先进连队擦肩而过。
为了继续加强连队建设,激发全连官兵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王路加和连长定下2022年度继续争创“四铁”先进连队的目标,于是有了文中开头那一幕。
“对我而言,追求荣誉,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连队建设由此取得的进步是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王路加告诉记者,2022年的奋斗目标定下后,防化连官兵从新年度第一天起,就铆足了劲、开足了马力――
军事训练有声有色。在他和连长带领下,官兵出色完成了集团军单兵单装作战能力检验、上级组织的联合演练、旅濒海驻训等重大任务。
政治工作务求实效。过集体生日,开通“特殊假”绿色通道,开展官兵恳谈会,组建乐队和兴趣小组……一系列暖心工程、阳光行动陆续开展,官兵的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不断增强。
人才建设向上向好。一级上士孟唯参加旅预提指挥军士集训获得第二名,大学生士兵钟富广成了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服务队队员,班长易志斌、一级上士谢文剑因工作表现突出分别荣立三等功……
电话里,王路加和记者分享了入伍17年的老兵余发在连队“正确对待荣誉得失”教育课上所说的一句话:“你是什么样子,连队就是什么样子。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追求荣誉当作‘劲头’而不是‘尽头’,连队建设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连队是个大家庭,人人都是主人翁。相比获得奖牌、荣誉等‘显绩’,把事关固根基、管长远的‘潜绩’工作一件一件干好抓实更重要。”谈及过去一年的收获,王路加有了新的认识。
“新的一年,你们还会继续以评上‘四铁’先进连队为目标吗?”采访最后,记者问道。
“当然!愈挫愈勇,重新出发!”电话那头,王路加语气坚定地说。
心中有光 奔赴所爱
■本报记者 李建文
主人公心语:
“要想带好兵,性格强势与否并不重要,是否足够了解与你朝夕相处的每个人,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及时知晓并作出回应,才是关键。”
――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导员赵第宇
“李记者,向您报喜啦!我们连在去年大项任务中表现出色,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也和女朋友正式订婚,下步打算登记领证……”除夕夜里,我的手机收到了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导员赵第宇发来的两张图片,一张是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的领奖照,另一张是他个人的订婚照。
2021年8月,刚刚接任连队主官的赵第宇和我在某项演训任务中相识,彼时的他还十分青涩,担心自身的内敛气质无法让官兵信服。惊讶于他一年多来的变化与成长,我当即拨通了他的电话。
“怎么样,现在还觉得自己在连里没有存在感吗?”简单寒暄后,我调侃道。
“我慢慢发现,只要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战士,他们就会给予你最大的支持和信任。”电话那头,赵第宇感慨地说,他的这种认识得益于教导员的启发。一次交流中,教导员向他传授带兵经验,谈起全营人员详情时,竟然熟知所有人的年龄、籍贯、家庭构成、教育背景、性格特点等信息。
“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要想带好兵,性格强势与否并不重要,是否足够了解与你朝夕相处的每个人,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及时知晓并作出回应,才是关键。”赵第宇对我说,从那以后,他一有空就往官兵跟前凑凑、找人唠唠,用真心换真情,把战士的事当自己的事去解决。官兵的信服度高了,自己的存在感自然就强了。
问及最近的感情生活,赵第宇又发来多张订婚照,并讲述了与未婚妻的浪漫结缘。当时,赵第宇的军校战友将自己的中学同窗介绍给了他,两人在昆明澄澈晴朗的蓝天下相遇,一起走过灯光映衬下波光粼粼的翠湖,一起在繁盛的山茶花海相拥。“这个女孩像一只小喜鹊,叽叽喳喳,热闹了我的整个生命。”忆及甜蜜过往,赵第宇说话也有了几分诗意。
如大部分的军恋一样,他们的感情受到异地阻隔的考验。可每一次短暂相聚的快乐时光,每一次视频里谈天说地的精神慰藉,让他们的感情基础愈加深厚。“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式的双向奔赴,让他们冲破现实的重重困难,最终携手并肩,走向婚姻的殿堂。
“不光是我,每一份军恋都值得倍加珍惜。”赵第宇谈到,由于任务在身,他和连长刘广各自的订婚日期一拖再拖,两人等到任务即将结束之时得知,部队归建后要迅速转赴某地开展强训。这对搭档一合计,敲定赵第宇先行回家订婚后立即返回,连长刘广接力归家的方案。两人在一周内双双完成订婚仪式,返回战位。
同为军人,这样的故事我亲身经历过,也目睹过许多。可每每听闻,总是抑制不住感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挂掉电话,我静静望向窗外。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此时营院里灯火通明,希望大家都能心中有光,奔赴所爱。
转型闯关 淬火砺剑
■本报记者 刘伟祺 特约记者 田 亮 王天林
主人公心语:
“不经艰辛无以考验坚定品格,不经磨砺无以历练厚重人生。勇于拼搏、敢于挑战,葆有一颗打赢的初心,让‘大国长剑’锃亮如霜!”
――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 王付忠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万家团圆之际,记者的脑海里突然跳出来一个名字:王付忠。
2020年4月1日,火箭军某旅战士王付忠上了《基层传真》版头条。当时的他还是一名二级军士长,正面临部队装备换型、重新学习专业、成绩限期达标的多重挑战。如今两年多过去了,王付忠顺利“过关”了吗?他的近况如何?接通电话,记者听到了久违的声音。
“就在几天前,旅里组织专业技术等级晋升考核,我们班的战士全部过关啦!”相互拜年后,电话那头的王付忠语气难掩兴奋,“我现在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带好兵、练好兵,培养出更多能打仗的人才。”
“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王付忠是远近闻名的理论学习标兵,没说几句就自然提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这位入伍20多年的老兵,一直对部队发展变化极为关注:“进入新时代,我战略导弹部队由‘兵’变‘军’,必须在提升战略遏制能力、提高备战实战化水平、加强战略运用上实现新突破。这‘三个新突破’的战略要求,就是火箭军战斗力建设转型新的增长点。”
作为一名导弹兵,王付忠也不可避免地经受转型的考验。
那一年,王付忠所在部队换型某新装备。换型如换脑,王付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如果想继续当班长、发射架指挥长,就必须在6个月时间内,掌握新装备的所有专业。
“决不能在这场转型大考中缴械投降!”自此,王付忠一有时间就抱着教材研究电路,一有机会就钻进车库熟悉设备,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几万个电路节点、数千条操作规程背记下来,凭着“蚂蚁啃骨头”的韧劲,从众多骨干中脱颖而出,成为新装备发射架一岗号手。一年后,王付忠又通过层层选拔考核,晋升为一级军士长。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关于那场艰难闯关之旅的诸多细节,王付忠总是一语带过。也是,把兵当到这个份上,人生路上的每一块“绊脚石”都被当成了“垫脚石”。
然而谈及带兵,王付忠却一下子来了兴致。“不管什么样的新兵,我都会为他量身制订成长路线图。作为班长,我的职责就是让每一名战士都成长为能打胜仗的尖子!”王付忠说,近3年,他组织军事训练授课百余次,开展训练辅导帮带千余回,培养出优秀主操号手7名,所在发射架成为全旅首批“王牌架”。去年底,他的班里有5人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当兵当到一级军士长,算是到了极致,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记者问道。
“军人生来为战胜,通往打赢的路是没有终点的。”王付忠说,“每一年我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个不同的目标,这么多年过去,其实所有目标都指向一个:淬火砺剑勇争锋!”
图①:曹先建准备进行飞行训练。姜 涛摄
图②:赵第宇为连队新兵介绍英模画像。海日汗摄
图③:王路加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谢文剑摄
图④:王付忠下达装备操作指令。 张亚安摄
本版制图:贾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