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文化的根系,或者说是江南文化的主要来源。广义的吴文化,包括吴地文化的源流及发展,涵盖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是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精神的文化创造总和。
吴文化的发展有几波高峰。第一波是两晋时期中原士人南渡,两种文化的碰撞,丰富了此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第二波是唐以后经济中心南移,直接带动了文化的繁荣;第三波是明清以后,吴文化逐渐成为国内文化的繁荣地带并对外传播。
吴文化究竟是什么?
作为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总和,吴文化的内涵至少具有4个特点:稻渔并重、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吴歌、昆曲、吴语小说,特色鲜明的吴语文化;尚武与重文,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融合与更新,适时顺变的开放融合。
吴文化是桥之小巧、水之灵动,是山墙之粉白、屋瓦之黛青,是不绝的弦音、无穷的回味。这种精致和幽远,让单是苏州先人们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昆曲、古琴余音悠远,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等独树一帜。吴文化博物馆所在的吴中区也是近代苏作苏工的发源地之一,是香山帮建筑、碧螺春制作技艺、核雕、玉雕等传统工艺的集聚地。
再挖掘得深入一些,吴文化便是一种心理认同和文化自觉。比如说,对吴地居民来说,对“物候”有着刻在基因里的认知:说到烟花三月,都会立即有清晰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并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文化默契。
(作者为吴文化博物馆馆长,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