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在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二方面重点工作专门提出着力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作为“五子”中的一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尤为迫切。疫后经济复苏,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消费信心都亟待修复。
如何有效扩大内需是北京的必答题,也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必答题。而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断创造新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关键。
北京两会期间,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看望部分委员,听取“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意见建议。尹力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要以更加有力的措施释放首都大市场潜能。
挖潜消费一方面要开发存量,占据大头的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都要步步为营。提升国际商圈品质,发展首店经济,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同样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则要创造增量。将“人有我无”变成“人有我有”,将“人有我有”的东西变成“人有我优”,借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需求。
针对已有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变化,通过提升生产标准和供给质量,提高内销产品质量,解决相关产品在境内“买不到”的问题,特别是医疗、养老、保险、健康等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不适配问题。
从引领新需求看,重点是让国内居民“愿消费”,突出创意,完善消费软硬环境,提升居民在境内消费意愿。
从供给侧发力意味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核心任务,制造业要走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要向产业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以优质供给带动消费升级。在这其中,有效的文化供给被寄予厚望,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优化投资供给结构,加大交通等基础设计和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撬动更多社会投资。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惠民消费季还是“畅游京郊”,“文化+”潜力释放将成为疫后经济复苏的最大看点。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